【正能量】碩士女兒繼承父業躋身有機耕種 帶著尋根的心為農民找出路作牽綫人
發布時間: 2022/02/25 15:37
最後更新: 2022/02/25 15:41
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項目經理蘇麗敏(Rachel),是農夫的女兒,長大後躋身有機耕種之列,她形容是一種尋根的連繫。她想辦法為農友創造更多銷售渠道、提供平台讓市民親身認識食物生產者……這個牽綫人,有熱誠有衝勁。
Rachel在元朗漁村長大,家人養魚、種菜、養雞養鴨。務農從來是望天打卦的工作,她坦言當時生活頗艱難。「農民辛勞工作一年,可能收入只能用作償還債務,盡管活得胼手胝足,生活卻簡單得多,小孩子也不懂得憂柴憂米,只感受那份在廣闊空間自由自在的快樂。」日落美得醉人、被綠油油包圍着、在漁塘蹦蹦跳,她說兒時日子過得非常愜意,人也簡單和知足些。
孩提時代,她會落漁塘、爬樹,見媽媽落田種菜,當時已想:會承傳她嗎?大學選科敲定中大環境科學系。「見到樹會好開心、見到大樹植物會好舒服,與大自然有一種難言的聯繫,開展環保工作是從心而做,投入綠色生活我覺得是自然不過的事。」她曾訪問老農,他們上一代都是耕種維生,延續父母的技藝是順理成章。「也許人們都有一顆尋根的心,無論在生活和體驗上,與之再連繫。」
跟隨老教授認識果樹
讀大學那3年,她用好好玩來形容,與同學行山澗、野外露營等,享受大自然的活動。課程中涵蓋科學、生物、生態系統、生物科技等,對環境科學認識更全面。她最記得有一次講及海洋生態,要學浮潛水觀察珊瑚,親眼目睹色彩斑爛的珊瑚外,也可以前綫接觸到大自然,作出深入探索。「這不是你平日看到的生態環境,原來海底可以如此漂亮。」
其後Rachel再修讀碩士,研究以本地作物去除環境的重金屬,以及環境中的重金屬含量。畢業後,她一路探索自己的方向、興趣,找工作也是一個巧合,朋友知悉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請人,着她可應徵,結果受聘於農業部。她指雖然自己是讀環境科學,但出來工作一切也是重新學習,她跟隨一個老教授學習認識果樹,數雄花雌花比例、如何把玫瑰花接駁、怎樣插枝令果樹的生命力更強,還有種菠蘿、學堆肥、濕地污水處理……把農耕以科學方式來實踐和生產,令她獲益良多。
互動交流 也是學習過程
任職時有一個難得機會,她去了一趟澳洲作自然農法培訓。「這個體驗很深刻,農業除了生產,也可以是一些社區概念,呈現另一種生活空間。」Rachel將學到的帶回香港,在本土及內地開展了相關訓練。又有一次她在菲律賓見當地人簡單用鐵綫及籃子用作堆肥,營養液體從籃子流出來,已能令植物生長得茁壯。「如此有限資源,利用大自然智慧來實踐耕作模式,至今我仍然覺得amazing。」
從嘉道理跳出來後,Rachel教過保育課程,朋友見她在農耕有經驗,問她可有興趣加入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,迄今三載。從農民、農友身上獲取的知識,當中的互動,她指也是一個學習過程。又例如該會在天星碼頭及銅鑼灣利舞臺廣場舉辦農墟,農墟可讓農夫與消費者直接交流,從中推廣有機耕種,誠是美事。
親身開田明箇中艱辛
當Rachel對耕種多了了解,更感這門學問不容易,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不時做宣傳教育,比起農夫落手落腳的工作她說是兩回事,今年她與義工嘗試親身開墾荒田,體驗更加深刻。「以前曾到苗圃教耕種,勞力和壓力不算大,今年試過開一塊田後,對著這樣一塊廣闊土地,無助感油然而生。應承的時候好簡單,但實踐時才知困難。」
她說難度在於不知這塊田的歷史,不知做過甚麼種過甚麼,經一輪視察後,才知悉田裏布滿石頭,荒廢久遠的土地,土質變得堅硬,她和同事也從無操作泥田機的經驗,所以要先學泥田機,聯絡其他人用小吊機車開懇第一重泥土,再由她們和其他農友以泥田機把逐吋泥土慢慢打鬆,足足花了一個月時間。
「初時是我和同事兩人清理田地,只有我們兩雙手執垃圾,沒完沒了不是辦法,於是招募義工幫手,成功招募了30個人,人多好辦事,幫忙拔掉大量野草頭,一塊平坦的田地才呈現,義工們真的拯救了我們。」第一次種的是太陽花,目的為養肥,新年前嘗試栽種不同品種的蘿蔔。
農夫的使命感
農民女兒做此工作確有優勢,由小至大耳濡目染,洞察力會敏銳點。「與農民溝通的語言也會很直接,容易入到農民的心,也深明他們的苦況,更想自己能做一些事,去幫助他們。」
有時Rachel望著農夫心想:你們這樣辛苦,究竟為誰工作為誰忙?他們外出找另一份獲取差不多的薪酬也不難,為何要選擇這份苦行僧的工作?「有承傳父母的工作,也有一些是具使命感的農夫,是為保護土地來生產作物,讓人吃到天然及健康的食物。」
農夫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。他們面對很多風險,像今年酷熱天氣日子多,冬天蔬菜長得緩慢,反觀蘿蔔本是90天成長期,卻60天已可早收,又未到人們弄蘿蔔糕的時間而滯銷,幸好想到讓人到田裏自摘蘿蔔的方法,問題迎刃而解。「蔬菜是不等人的,在田裏要收就要收了,大自然環境因素根本無可能控制,最終也要他們面對銷路問題。除希望有多些農墟銷售點外,更理想是有預訂系統,有穩定的訂戶訂購菜包,能減低蔬果數量失預算的風險。」
夏天賣菜應加價
很多人說:有機菜好貴啊!Rachel舉出實例來回應:「我們舉辦的農耕班,參加者荷鋤務農種出作物後,反說農夫在夏天賣菜,是應該加價的,因為實在太辛苦了!參加過的人曾經過那種苦與困難,深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,不是在田裏丟一粒種子,它就能茁壯長出來,要面對天氣、水浸等太多難以預計的因素。」
走過這些年,她深感巿民對綠色生活的認知大有進步。「以前人們覺得要過綠色生活是要犠牲自己方能實踐,不准用這用哪,否定生活模式;如今的綠色生活充滿創意,甚至是以藝術創意層面去發揮有機生活的深度,是主動創建一個更好更平衡的模式,例如過往常說『走塑』,但現在會用穀物、粟米去製造餐具,台灣人早年已有人用麵粉製作牙籤。」如今環保已是另一面貌。
利園都市農墟詳情
日期:2022年3月18、19日(星期五及六)、4月22、23日(星期五及六)。
時間:12nn至7pm
地點:銅鑼灣利舞臺廣場(地面正門)
備註:活動暫定如期舉行至4月,最新資訊請留意Lee Gardens專頁
記者:周美好